新聞資訊
NEWS當前,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氣候變化加劇,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水利水電工程作為連接人與自然、協調生態與發展的重要紐帶,應當如何破局,實現人與河流和諧共生?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的沖擊之下,智能建造帶動施工方式加速變化、數字化轉型推動跨界融合趨勢凸現,時代之變、行業之變、科技之變正以前所未有方式展開,未來的水庫大壩將去往何方?
日前,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攜117個經典大壩工程和18項核心關鍵技術在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8屆大會暨第93屆年會上驚艷亮相,向全球展示了當代筑壩技術的“能建方案”,體現了大國央企“讓工程服務社會,讓科技溫暖世界”的責任和服務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與高質量發展的擔當,深度解碼未來大壩數智化、生態化、融合化“三化”建設新圖景。
“創新”驅動——突破工程極限,引領高效建造
作為世界水電建設王牌軍,葛洲壩集團獨家興建萬里長江第一壩--葛洲壩,開啟了中國水利水電基礎設施建設和裝備制造水平現代化進程;作為主力軍參建的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電站,將中國筑壩技術水平推向世界一流;在白鶴灘工程,率先實現超大型機組“零失誤、高精度、零配重”安裝,推動實現中國水電機組施工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跨越;在烏東德工程,創新融合傳感技術、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與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推動特高拱壩施工從自動化向智能化跨越,打造世界最薄特高拱壩的智能建造典范。
半個世紀砥礪奮進,葛洲壩集團已從長江之畔走向世界江河,在全球承建了包括世界十二大水電站中的前五座、中國全部十大水電站在內的各類水電工程1000余座,高標準高質量建設了一大批超級工程,建成了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創造了5000余項精品工程和100多項世界之最,攻克了系列世界級水利水電施工技術難題,成為了全球水利水電領域的“技術策源地”與“方案輸出者”。
當前,葛洲壩集團加快推進水利水電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成立綠色智能建造研究院,打造水利水電工程智能建造技術研究中心,選聘115名技術專家參與科技研究,攻克水利水電國家戰略工程220m級防滲墻施工關鍵核心技術,地下洞室大型智能裝備研究等系列重大科技立項,自主研發的廣源料工藝及設備、自主設計的造塔機均處于行業領先水平,32項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有序推進……
“綠色”共生——重構生態保護,驅動低碳協同
相較于傳統能源,水電無疑具有更加濃厚的生態底色。近年來,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水電行業的“綠色”已不僅僅體現在能源的清潔上,也體現在建設、管理的方方面面。
在大渡河沙坪一級水電站的建設過程中,葛洲壩集團在國內大型水電主體工程中首次創新采用膠結砂礫石筑壩技術,發揮水泥用量少、溫控要求低、骨料適應強、工藝簡便、棄料可用、綠色環保六大優勢,突破傳統筑壩材料與工藝限制,成功打造兼具生態友好與高性價比的“環保新壩”。
在阿根廷圣克魯斯河畔,葛洲壩集團承建的吉賽水電站項目為保證在河中洄游的魚群能正常繁衍,進行了詳細的水情分析和環境評估,根據水流方向和速度,為魚群設計了專門的魚道;為保證水庫下游人類的正常活動和動植物的舒適棲息,精細優化了生態放水底孔的截面尺寸,充分考慮水位和水流的變動,相應改變了施工方案……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中國工程團隊精益求精的態度,不只成功應對了自然環境的挑戰,也改變了當地人的基建觀念。
未來,葛洲壩集團將繼續踐行全周期生態設計理念,推行“梯級電站—生態修復—清潔能源走廊”立體開發模式,創新應用智能魚道、生態流量動態調控等技術,持續發力壩區碳匯價值開發,驅動水電工程全生命周期生態效益量化管理,推動水電工程從“生態友好”向“生態增值”跨越轉變。
“數智”賦能——貫通孿生數據,革新智能決策
在祖國廣袤的西北邊陲,新疆阿克蘇地區的庫瑪拉克河畔,一座有著約80層樓高的“龐然巨物”矗立于峽谷之間,向著世界展示“大國重器”的智慧與魅力。在這座由葛洲壩集團投資建設的世界第一高混凝土面板壩和世界第一高砂礫石壩——新疆大石峽水電站項目建設現場,無人駕駛震動碾壓機來回穿梭,智能建造機助力大壩拔節生長,數字孿生技術正在預演未來、優化現實。
該項目創新應用高面板堆石壩數智建造技術,首次將數字孿生技術系統引入大壩填筑施工全過程,融合BIM、GIS、AI、無人駕駛等信息技術,構建“感知-分析-決策-執行”閉環體系,實現壩體施工全流程信息采集、動態監測與智能管控的“智慧大壩”。
智能建造的顛覆性變革更體現在施工一線。由葛洲壩集團自主研發應用的高塔柱一體化施工裝備,為新疆玉龍喀什水電站建設進程按下了“加速鍵”。該套裝備集成架體自爬升、智能換向、模板控制與巡檢機器人等多項先進技術,全面突破傳統高塔柱施工效率低、精度差、作業強度大的瓶頸,構建起全過程自動化、智能化、高精度管控體系,開創了水利水電建設模塊化設計應用的先河。
在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新質生產力蓬勃發展的當下,葛洲壩集團正著力以科技重塑生產力,加速推動“經驗建造”向“數智建造”躍遷,為全球水利水電行業轉型升級提供范本,讓“中國標準”在全球水利工程中落地生根。
“融合”發展——集成跨域技術,定義未來標準
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能源轉型是人類社會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水電因其技術成熟、運行穩定、清潔可再生的特點,成為了全球能源轉型的關鍵角色。
站在能源革命的歷史交匯點,葛洲壩集團秉承“跨界融合、系統集成”的創新思維,以“水”為媒,以“壩”為筆,廣泛拓展“風光水儲氫一體化”等多網融合場景,加快推動能源電力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致力于更好地服務全球能源結構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孟底溝水電站是雅礱江流域“十四五”開工建設的最大規模水電工程,也是葛洲壩集團打造突出工程建設能力,深度參與雅礱江流域風光水互補綠色清潔能源示范基地建設的重要陣地。項目現場,建設者們正緊盯抓牢關鍵環節,傳承水電鐵軍紅色基因,為建設引領全球的綠色超級工程貢獻葛洲壩力量。
而作為新能源的“超級充電寶”——抽水蓄能,是當前技術最成熟、適合規模化發展、經濟合理、安全高效的儲能方式,正在全國范圍內加速落地。
由葛洲壩集團承建的安徽績溪抽水蓄能電站,建設的6臺機組均采用我國首次完全自主研發、設計、制造的650米超高水頭、高轉速、大容量可逆混流式抽水蓄能機組,填補了我國自主研制600米以上超高水頭抽水蓄能機組的安裝空白,標志著我國的安裝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近十年間,葛洲壩集團參與建設的抽水蓄能電站總裝機容量近2000萬千瓦,經歷了從進口機組到全國產化機組發展全過程,已具備不受地域影響和規模限制、建設“全領域”抽水蓄能電站的綜合實力。
如今,“水、風、光、儲、算”等一體化發展的融合創新“中國方案”正轉化為全球能源治理的新范式,為構建零碳電力系統貢獻著東方智慧。
未來,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將堅持以“創新”驅動、“綠色”共生、“數智”賦能、“融合”發展為實踐路徑,充分發揮突出工程建設能力,不斷鞏固提升全球水電建設領域主力軍、排頭兵地位,為推動大壩工程向“智慧生命體”演進貢獻中國能建葛洲壩力量。
新聞鏈接:http://guoqing.china.com.cn/2025-05/22/content_117890020.htm